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雕塑设计专业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底蕴,构建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注重学生雕塑创作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双重提升,课程设置涵盖泥塑创作、数字雕刻、材料实践等核心领域,同时融入动物写生、木雕实训等实践环节,形成“理论+技能+创新”的三维培养模式。
一、课程体系: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双轨并行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与核心模块:
- 基础训练:通过素描、色彩、立体构成等课程夯实造型能力,结合中国画、现代陶艺创作强化艺术表现力。
- 核心技能:聚焦泥塑头像/人体、传统雕塑、陶瓷雕塑等传统技法,同时引入3DMAX建模、精雕机雕刻、3D打印等数字化工具,培养复合型技能。
- 特色实践:设置动物写生(2周)、木雕矢训考察(1周)等外出实训项目,强化场景化教学。
二、实践教学:校企协同与非遗传承联动
专业通过“校地行企”四方合作机制搭建实践平台:
- 产业学院共建:与陶瓷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类企业合作设立8个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宴会瓷设计、汽车模型制作等项目。
- 非遗传承人授课:聘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直接指导,将堆雕、镂雕等传统技法融入课堂。
- 技能认证体系:学生可考取工艺品雕刻工、陶瓷雕塑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方向:多元岗位覆盖艺术与工业领域
毕业生主要面向三大职业群:
- 艺术创作类:雕塑设计师、陶艺师、壁画师,服务于美术馆、文创机构。
- 工业生产类:陶瓷企业雕塑部、家居装饰公司,从事工艺礼品雕塑、环境雕塑开发。
- 数字技术类:3D建模师、精雕数控操作员,适应汽车模型、首饰定制等新兴领域。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或依托景德镇产业资源自主创业,开设个人工作室。
四、专业特色:地域文化赋能与技术创新
- 陶瓷基因深度渗透:课程中陶瓷材料实践、青花粉彩装饰等模块占比30%,突出“瓷雕一体化”培养。
- 数字转型先锋:建设3D打印实训室、数字雕刻实验室,开设Zbrush数字雕刻课程,实现传统雕塑向智能制造的跨越。
- 国际交流平台:参与“发展中国家陶瓷工艺培训班”,学生作品入选金砖国家技能创新大赛,拓展全球化视野。
该专业通过“技艺传承—技术创新—产业对接”的闭环培养路径,成为华中地区雕塑设计与陶瓷艺术跨界融合的标杆,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19项,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