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寿险作为长期人身保险业务,其会计核算需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核心环节包含保费确认、责任准备金计提、保险金给付及特殊业务处理。本文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系统梳理该险种全流程的会计处理要点,重点解析保费收入、责任准备金、赔付支出等关键科目的应用逻辑。
保费收入确认是业务起点。投保人缴纳保费时:借:银行存款
贷:保费收入对于宽限期外失效保单的复效业务,补缴保费及利息需分别确认收入:借:库存现金
贷:保费收入(补缴本金)
贷:利息收入(补缴利息)
责任准备金计提贯穿保单周期。月末按精算结果计提:借:提取寿险责任准备金
贷:寿险责任准备金特殊处理包括:自动垫缴保费需设置"垫缴保费"科目过渡,该业务虽确认保费收入但不计提佣金;趸交保费虽一次性入账,仍需期末调整准备金。
保险金给付需区分五种情形:
- 满期给付:保单到期支付本金
- 死亡/伤残给付:事故触发赔付
- 医疗给付:按约定支付医疗费
- 年金给付:生存至约定年龄分期支付
通用分录为:借:赔付支出(具体类型)
贷:银行存款存在未偿还保单质押贷款时需扣减:借:赔付支出
贷:保户质押贷款(本金)
贷:利息收入(应付利息)
贷:库存现金(差额)
特殊业务处理包含三个维度:
- 退保业务需冲减准备金:借:退保金
贷:银行存款
借:寿险责任准备金
贷:提取寿险责任准备金 - 损余物资核算采用双向对冲法:取得时:
借:损余物资
贷:赔付支出
处置时差额计入赔付支出 - 佣金支付分阶段处理:计提时:
借: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贷:应付手续费及佣金
实际支付冲减应付科目
终身寿险的会计处理需特别注意长期负债属性,准备金计提需定期进行精算评估,赔付支出涉及复杂的权益调整。实务中应建立专项核算体系,严格区分不同责任准备金科目,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保险合同的长期履约义务。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