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与社保的会计处理是财务工作的核心环节,既要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又要满足税务合规性要求。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人力成本,结合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处理代扣代缴业务,是这类分录的核心逻辑。以下从计提、发放、缴纳三个关键环节,结合常见场景拆解具体操作。
一、工资与社保的计提处理
每月末需根据员工所属部门计提应付职工薪酬,区分工资和社保两部分。例如管理部门员工工资计提:
借: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同时计提企业承担的社保部分:
借:管理费用——社保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此时需注意两点:第一,社保按全月计算,即使员工月中入职/离职也需全额计提;第二,若企业承担员工个人社保部分,该金额需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且受工资总额14%的税前扣除限制。
二、工资发放与社保代扣
次月发放工资时,需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除个人社保和个人所得税。例如某员工应发工资8000元,个人社保420元、个税5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8000
贷:其他应付款——社保 420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500
银行存款 7080
关键点在于:个人社保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过渡,该科目在缴纳社保时清零。若员工工资不足以抵扣社保(如新入职员工),差额转入其他应收款,次月补扣。
三、社保缴纳与账务处理
缴纳社保时需同步处理企业和个人承担部分。假设企业承担社保1260元,个人承担42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1260
其他应付款——社保 420
贷:银行存款 1680
该步骤需注意:企业承担部分已在计提时确认费用,个人部分属于代收代付。若企业垫付个人社保,应使用其他应收款科目过渡。
四、特殊场景处理
- 工资计提差异调整
- 多计提时红字冲销:
借:管理费用——工资 -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000 - 少计提时补提:
借:管理费用——工资 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00
- 企业全额承担社保
若企业承担员工个人社保82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1260
管理费用——福利费 820
贷:银行存款 2080
此时需注意该福利费支出影响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整个流程遵循"计提→发放→缴纳"的递进逻辑,核心在于明确应付职工薪酬的归集功能和往来科目的过渡作用。建议通过Excel模板固化核算公式,同步建立社保台账跟踪代扣代缴情况,既可提升效率,又能规避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