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北地区最早开设法语教学的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历经半个世纪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1973年创建,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在辽宁省专业评估中持续领跑。依托学校深厚的语言教育底蕴,专业构建了"语言+文化+实践"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为国家外交、经贸等领域输送了大批复合型法语人才。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院拥有19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博士占比57.9%,所有教师均具有海外研修经历。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2项,8人担任法语DELF/DALF考试考官。课程设置突出"模块化"特色,除基础法语、高级法语视听等核心课程外,还开设文学与文化、翻译实务、区域国别研究等方向课程,并首创法语电影工作坊、诗歌朗诵工作坊等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国际交流网络覆盖欧洲多国,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蒙彼利埃第三大学等建立2+2双学位、交换生等合作项目,年均派出留学生比例达2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与巴黎法语联盟共建东北地区唯一的法语考试中心,定期举办DELF/DALF等级考试,为学生提供权威语言认证通道。近年更通过中法文明对话论坛、奥运会志愿者服务等国际活动,拓展学生的跨文化实践平台。
实习就业体系呈现"政企协同"特征,合作单位涵盖中央编译局、商务部等国家机关,以及华为、中建等跨国企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双高"特点:就业区域高度集中于北上广深等国际都市(占比超80%),就业领域高度聚焦基建工程(占30%)、跨境电商(25%)、外交外事(15%)等国家战略行业。20余名毕业生进入外交部、商务部工作,印证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的深度契合。
面对中非合作深化、中欧关系发展的时代机遇,该专业正着力打造"法语+区域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增设国别与区域研究硕士方向,强化对法语国家政治经济研究;在本科阶段引入"非洲发展研究"特色课程,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培养涉非工程翻译人才。这种前瞻性布局使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出独特竞争力,近三年赴非就业人数年均增长15%,成为专业发展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