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撑的新工科专业,吉利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以工业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控制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世界500强企业吉利集团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与分层培养模式,构建了涵盖机械设计、智能算法、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教学体系,成为国内机器人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四阶段递进式培养路径。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器人操作系统(ROS)、SLAM理论与实践等,同时融入深度学习算法与强化学习算法等前沿技术模块。实践环节设置金工实习、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等课程,并建有工业机器人基础实验室、数字化工厂等九大实验平台,形成理论教学与项目实操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该专业的显著特色,与成都领克汽车有限公司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定向输送汽车数字化生产线所需的工业机器人人才。学生可参与机器人学科竞赛集训队,在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提升实战能力。专业实验室配备伺服驱动系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装置等先进设备,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更新。
师资队伍由双师型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组成,专职教师均需完成入企历练。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士占比达30%,其中教研室主任盘龙博士主导的计算机视觉与SLAM技术研究处于行业前沿。企业导师团队包含吉利集团十余名高级工程师,定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题讲座,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研发类:工业机器人设计、ROS系统开发、智能算法优化
- 工程应用类:自动化生产线调试、数字化工厂运维、特种机器人改造
- 跨界融合类:汽车智能网联系统设计、智能制造项目管理毕业生既可进入领克汽车等制造企业,也能在服务机器人研发机构或科研院所从事创新工作,近年升学率保持20%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北京大学等合作院校深造。
通过"理论筑基+项目驱动+产业对接"三维培养模式,该专业已形成完整的机器人技术人才输送链条。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推进,其聚焦智能感知与人机交互的技术路径,将持续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