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机构,始终围绕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自2004年启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来,依托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省级优势学科,构建了涵盖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培养体系。通过学科建设办公室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协同管理,该院以规范化服务和创新性改革为抓手,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学科体系与科研平台支撑
研究生院以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延伸出30个二级学科方向,并重点发展金融硕士、会计硕士、税务硕士等特色专业。其科研实力依托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安统计研究院等9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形成“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双轮驱动模式。例如在区块链技术研发中,团队开发的小额支付应用程序已应用于多个省市试点,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能力。
导师队伍与培养机制创新
学校实施严格的导师遴选与考核制度,截至2021年拥有专职导师301人、兼职导师195人,其中包括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教学名师。培养过程中推行“双导师制”,即学术导师与行业导师协同指导,强化理论与实践衔接。在数字货币、区域经济等前沿领域,导师团队通过“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研究等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培养流程分为三阶段:
- 课程学习阶段:开设大数据分析、金融工程等前沿课程
- 科研训练阶段:通过创新基金支持学术探索
- 实践应用阶段:与15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
质量保障与国际合作拓展
为保障培养质量,研究生院建立“质量监督机制与保障体系”,每年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年专项活动。通过双向选择制度和学术论坛平台,激发学生参与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在国际化方面,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开设全英文课程模块,并选派优秀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奖助体系与育人成效
学校构建了“四位一体”奖助体系,包含:
-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覆盖全体研究生
- 学业奖学金:按年度考核分级发放
- “三助一辅”岗位:提供教学助理、科研助理等实践机会该体系使研究生人均获奖助金额达2.8万元/年,有效促进学术创新。近五年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年均增长15%,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累计获奖47项,印证了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通过学科集群化发展、导师团队化建设、培养过程化管控三大策略,西安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学科”的目标稳步迈进,为西部乃至全国输送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财经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