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英语(师范类)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优势学科,自1978年英语系成立以来,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师范教育传统和地域文化资源,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为核心目标,构建了涵盖语言能力、教学技能、人文素养的立体化培养框架。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3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29%,8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形成"双师双能型"师资结构。
一、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教育人才
该专业通过"语言+教育+文化"的三维培养模式,强调:
- 语言能力:系统训练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项核心技能,夯实《综合英语》《高级英语》等专业基础
- 教学素养:设置《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学科教学论》等课程,构建完整的师范教育知识体系
- 文化视野:通过《英美文学选读》《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培养国际视野,结合殷商文化外译传播特色平台强化本土文化传承
教学实践环节特别设置"校内外双导师制",聘请20余名中小学一线教师指导《英语学科综合教学实践》课程,形成"理论学习-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的进阶培养链。
二、课程体系凸显应用型培养导向
专业构建了"语言基础+师范技能+文化素养"的三层课程结构:
- 语言能力模块:包含《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互译》等12门核心课程
- 教学实践模块:设置《微格教学》《教育见习》等实践课程,师范生连续8年蝉联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 素质拓展模块:开发《英语国家概况》《英美名作欣赏》等选修课,建立"周末文化广场""模拟联合国"等第二课堂活动平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专业创新开展"1+X证书"培养模式,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同时对接翻译资格证、商务英语证书等职业认证,拓展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近五年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流向:
- 基础教育领域:占比约65%,多在中学担任英语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
- 国际交流领域:约15%毕业生进入外贸、外事部门,从事跨文化传播工作
- 继续深造方向:考研录取率稳定在20%左右,多名学生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深造
用人单位反馈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课堂组织能力、教材处理能力、教研创新能力三项核心素质评价中,优良率达92%。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深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专业通过持续优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保持在4.2分(满分5分)。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