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中,以产教融合和实践导向为核心,形成了覆盖理论教学、技能实训、职业认证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自开设以来,已累计培养400余名专业人才,有效填补了山西省托育服务型人才缺口。通过整合妇幼保健资源、建立省级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等创新举措,构建了与行业发展深度对接的教育生态,为破解婴幼儿照护领域“不敢托”的社会痛点提供了人才保障。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健康管理与促进类学科框架,系统培养掌握婴幼儿健康指导与管理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计聚焦0-3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强调早期教育、疾病预防、营养保健等核心能力。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托育机构管理、婴幼儿健康监测、家长培训等岗位,就业方向覆盖妇幼保健机构、早教中心、幼儿园延伸托班等多元化场景。这种“理论+技能”双轨并行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兼具保育师资格证持证能力和教育管理素养。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医育结合特色:
- 基础理论模块:涵盖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 技能实训模块:包括中医育儿技术、智能安防系统操作、急救护理模拟
- 行业前沿模块:融入智慧托育平台管理、托育机构运营实务等新业态内容
通过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的真实场景实训,学生可参与妈妈课堂科普教学、在托婴幼儿健康评估等实践项目,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衔接。
产教融合培养路径
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 与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共建实训基地,开展每月轮岗实习
- 联合12个县区公办托育中心开发《托育机构标准化操作手册》
- 依托省级托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双导师制”培养
这种深度合作使在校生可提前掌握视频监控系统部署、托育安全风险评估等实用技能。数据显示,经系统培训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超90%,在2024年全市保育师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包揽前三名。
行业发展赋能体系
专业建设紧密对接“1+12+N”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政策,通过:
- 开发家庭托育入户指导课程
- 参与乡村医生托育技能培训
- 为用人单位办托提供管理方案咨询
这种“政-校-行”联动模式,使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社区托育点建设、留守儿童照护等民生工程。2025年专业扩招计划显示,将新增智能照护设备操作、托育机构数字化转型等课程模块,持续提升人才与产业升级的适配度。
从理论奠基到实践锤炼,该专业通过课程研发一体化、资格认证标准化、服务输出场景化的闭环设计,正在成为区域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引擎。随着智慧托育平台建设和中医育儿技术推广,其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将在解决“托育难”社会问题中发挥更关键作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