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甘肃省新晋本科院校,陇南师范学院在202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时,将科学教育纳入首批设置的六个普通本科专业。这一决策不仅响应了国家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号召,更体现了学校立足地方需求、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依托88年师范教育积淀,该校在科学教育领域形成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基础教育衔接为特色,校地协同育人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展现出新建本科院校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的积极实践。
在专业建设层面,陇南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构建了"三维一体"课程体系。基础理论维度设置《科学实验操作与原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核心课程,夯实学科知识基础;教学能力维度通过《小学科学思想启蒙教育》《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等特色课程培养教学技能;实践创新维度则依托137个实验实训室和176个实习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设计与指导训练。这种课程结构既遵循《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大科学教育"理念,又创新性地将工程教育元素融入传统师范培养体系,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突显"双轨并行"特色。一方面通过"校友邦"数字化平台实现实习全过程管理,2025年春季组织690名师范生深入成县、宕昌等地的协同育人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构建"四维协同"创新平台,包括与幼儿园共建课程研发中心、联合企业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参与地方科普基地建设、承办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这种实践模式有效破解了新建本科院校实验资源有限的难题,使学生在真实教育场景中提升项目式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育结合"策略。专任教师中70.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通过"幼教名师工作坊""学科教学创新团队"等载体,推动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针对科学教育师资普遍存在的实践指导能力薄弱问题,学校建立双向流动机制:选派骨干教师赴协同基地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聘请56名中小学科技辅导员担任产业导师。这种"双师型"队伍结构,使理论教学与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面向未来发展,学校正着力构建"三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在制度层面,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包含12个观测点的专业评估标准;在资源层面,投资850余万元建设跨学科科学探究实验室,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覆盖80%核心课程;在合作层面,借力青岛大学对口支援项目,共建科学教育研究中心。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新建本科专业的内涵建设水平,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础教育科学师资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