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音乐学院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音乐艺术高等学府,其音乐表演专业构建了涵盖指挥、器乐、声乐等多领域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下设电子管风琴演奏、声乐演唱、民族声乐演唱等八个特色方向,依托历史积淀与教学创新,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传统与流行交融"的育人模式。每个方向均配置专业化教学团队,结合校考选拔机制与分校区培养方案,为不同领域输送高素质艺术人才。
在指挥方向培养中,学院设立乐队指挥与合唱指挥双路径,学制四年且学费标准为15400元/年。课程体系以总谱读法和指挥法为核心,融入音乐史论与现代编曲技术,通过管弦系、民乐系的跨专业合作排练,强化学生对多声部作品的掌控能力。实践环节包含年度交响乐季排演,近年来成功复排《费加罗的婚礼》等经典歌剧,学生可参与省级以上赛事积累舞台经验。
电子管风琴演奏作为新兴方向,由现代音乐学院下设的电子管风琴系主导教学。课程设置突出数字编曲与即兴演奏能力培养,配备雅马哈Stagea系列教学设备。该方向与日本罗兰公司建立合作,引入MIDI实时交互系统,学生可参与《楚天谣》等原创电子音乐创作。特别在国际学院开设的中外合作项目,采用65000元/年的高端培养模式,引入欧美流行音乐教学体系。
声乐培养板块呈现多元化格局:声乐歌剧系聚焦美声演唱,设置意大利语、德语等语音课程,配备国际标准琴房与录音棚;民族声乐系则深耕民歌演唱技法,开发东北二人转、长调等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成果体现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作品的舞台呈现,近年毕业生在"金钟奖"等赛事中屡获佳绩。两个方向均实行导师工作室制,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74.4%,多数具有海外研修经历。
器乐教学体系体现中西合璧特点:
- 钢琴系设立演奏与教育双轨道,采用"1+3"进阶培养:
- 本科前两年主修古典作品演绎
- 后两年分选爵士钢琴或艺术指导方向
- 定期举办肖邦、李斯特专题大师班
- 民族器乐系覆盖二胡、古筝等20余种传统乐器,独创"非遗传承人驻校"项目,将辽宁鼓乐、辽南唢呐等纳入必修课
- 管弦系实施分级教学,针对长笛、小提琴等乐器设置国际比赛预备班,近年学生在梅纽因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
实践教学网络包含三大平台:
- 艺术惠民工程:组织学生参与社区音乐普及
- 校企合作项目:与YAMAHA合建电子音乐研发中心
- 国际交流计划:定期选派优秀生赴维也纳音乐大学交换
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专业院团就业率保持85%以上,部分学生进入中央歌剧院等顶级艺术机构。学院通过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将延安鲁艺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