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高职专科专业,经过18年发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旅游与商务经济管理学院,构建了"理论+实践"的双轨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深度对接区域文旅产业需求,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专业建设过程中,既注重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培养,又积极融入旅游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等新兴领域,展现出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特色。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该专业采用"三层次递进式"培养架构: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旅游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强化学生对行业生态的认知框架
- 核心技能模块:重点开设《导游业务》《旅游电子商务》《门店销售实务》等实操型课程
- 方向拓展模块:设置《景区管理》《会展策划》《新媒体营销》等细分领域课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计中融入1+X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导游证、研学旅行策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显著特色。该专业推行"4+1"学期制,前四个学期在校内旅游VR仿真实训室、模拟旅行社等13个实训场所开展情境化教学,第五学期进入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巴音布鲁克景区等校企合作基地顶岗实习。数据显示,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模式平均可获得5000元/月的实习津贴,部分优秀实习生毕业后直接被合作企业留用。
从就业前景来看,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三大方向:
- 传统旅游业态:包括景区讲解员、旅行社计调、酒店大堂经理等岗位
- 新兴服务领域:涵盖旅游电商运营、智慧景区系统维护、文旅项目策划等职位
- 行政管理岗位:部分学生通过考试进入文旅局、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得益于新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在巴州本地就业率持续提升,部分优秀校友已成长为区域头部旅游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专业建设质量可从教学资源得到佐证。现有专任教师团队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100%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多人持有国家导游资格考评员证书。教学团队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自治区级技能竞赛奖项26项,建成自治区级旅游管理实训基地,开发《西域旅游文化》等特色校本教材。值得关注的是,学院与新疆财经大学开展"4+0"联合培养项目,优秀专科生可通过直升通道攻读本科学历。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