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华厦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紧密对接环境服务产业链需求,形成了以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为核心的育人体系。该专业通过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资源,构建了覆盖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管理规划的多维知识框架,致力于培养具备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环境影响评价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耦合,为区域环境治理输送了大量专业力量。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明确聚焦环境服务产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根据课程设置,学生需系统掌握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并通过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课程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专业特别强调对水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环境治理项目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环境咨询、污染治理等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
课程体系的设计体现"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特色: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生态学等基础学科
- 应用型课程涵盖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实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 创新模块设置环境大数据分析、清洁生产审核等前沿内容课程设置注重与IEET工程认证标准对接,通过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监测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设备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
师资力量的配置彰显专业化与国际化特征。学院专职教师中94%具有博士学位,47%拥有海外学术背景,形成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闽江学者为引领的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王小如教授主导的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研究,以及庄峙厦教授在化学形态分析领域的成果,为教学提供前沿科研支撑。教师团队累计承担2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100余篇SCI论文,这种"研教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深度。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体现产教融合特色:
- 校内拥有4000平方米专业实验室,配备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价值5000万元的精密设备
- 建有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等9个省级科研平台
- 与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流域综合管理等课题研究这种"实验室+工程中心+校企合作"的三维实践体系,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操作、污染治理工艺设计等关键技术。
在就业竞争力方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环境监测机构、环保科技企业及生产型企业的环境管理部门。根据培养方案,学生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师模拟实训、清洁生产审核案例研讨等特色课程,掌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设备运维等实务技能。专业依托中国四星级应用型专业的学科优势(2025年排名全国第7位),毕业生在环境咨询、污染治理工程等领域的就业率持续领先,部分优秀学生进入环境监测设备研发等高附加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