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海南省唯一公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其戏曲表演(琼剧方向)专业以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琼剧为核心使命。该专业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结合64年办学历史和省内权威艺术资源,致力于培养兼具传统技艺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4年该专业计划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40人,通过严格的专业面试与中考成绩双重选拔机制,为琼剧艺术的活态传承注入新生力量。
专业特色与培养体系
琼剧方向以“非遗传承+现代职业教育”为特色,构建了“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中国戏曲简史》《琼剧板腔》等理论课程,强化学生对琼剧历史脉络与艺术规律的理解;
- 核心技能课程:设置《剧目排练》《基武功》等实践课程,通过毯腿功训练、身段塑造、唱念技巧等模块化教学,系统提升舞台表现力;
- 拓展融合课程:引入《海南公仔戏》《艺术管理》等选修课,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与职业延展能力。
为强化实践能力,学生需完成校内实训与院团实习双重考核,在省琼剧院、文化馆等合作单位参与真实剧目排演,实现“学演结合”。
招生选拔与培养目标
报考者需满足海南话流利、五官端正、身体条件达标(男≥165cm/女≥155cm)等基础要求,并通过包含形体测试、琼剧唱段表演、海南话念白等8项考核的面试。评分标准中,模仿能力(20分)与声音条件(20分)占比最高,凸显对艺术天赋与可塑性的重视。录取采用专业成绩60分合格线+中考成绩排名的择优机制,确保生源质量。
培养目标明确指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琼剧表演、戏曲教育、群文服务等岗位,近年就业率保持100%,主要输送至省内专业院团及文化机构。
资源优势与创新实践
学院整合海南省琼剧院、非遗保护中心等机构资源,形成“校团共建”模式:
- 师资力量:聘请2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7名一级演员担任专业导师,推行“师徒制”教学;
- 实践平台:拥有独立戏曲教学楼、实训剧场及非遗研学基地,定期举办琼剧进校园活动;
- 产教融合:与海南省演艺集团合作开展《红色娘子军》等剧目排演,探索“教、学、研、创、演”一体化路径。
2024年该专业学生参与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并获集体节目奖,印证了教学成果。
政策支持与未来发展
学生可享受“前三年免学费+后两年政府补贴”政策,特困生另获2000-3300元/年资助。随着海南自贸港对文化产业的倾斜,该专业计划拓展数字化传承与文旅融合方向,2025年拟新增戏曲音乐设计等课程。学院正推动琼剧之星培养计划,通过新媒体传播与跨界合作,助力琼剧从“非遗保护”向“活态创新”转型,为海南文化高地建设储备核心艺术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