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立足智能汽车产业前沿,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研发辅助、生产制造、营运服务三大技术领域,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系统培养掌握智能传感器装调、车路协同系统调试、整车标定测试等核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依托汽车制造类学科优势,形成了从理论教学到实践应用的完整培养链条,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智能汽车产业链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技术应用能力
该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对线控底盘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的调试能力,通过计算平台部署与测试等课程模块,掌握车载设备的数据通信协议与系统集成技术。实践环节设置整车标定与测试项目,要求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完成自动驾驶功能验证,培养故障诊断与参数调优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
课程体系中融入生产现场班组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等内容,依托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的产业学院平台,开展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实训。学生需掌握MES系统操作,具备设备调度、工艺优化等数字化生产管理能力,适应汽车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需求。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车路协同系统装调、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等核心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开发。专业实验室配备毫米波雷达标定装置、组合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支持学生开展V2X通信技术、环境感知算法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5项。
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校内实训平台
建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装调实训室,配置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实训车辆,可完成智能传感器安装、CAN总线调试等23个实训项目。结构认知实训室配备线控底盘拆装工作台,支持学生直观学习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电子控制原理。校企合作项目
与吉利、长虹等企业共建现代学徒制班,实施"课堂进车间"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包括参与壳牌汽车生态马拉松竞赛的节能车队技术研发,学生团队在动力系统优化、轻量化材料应用等环节承担关键任务,2025年亚洲区赛事获得原型车组第九名。1+X证书融通
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嵌入课程,设立专项培训模块。考核内容包括激光雷达标定精度、ADAS功能测试等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要求,近两届毕业生证书获取率达92%,显著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职业发展支撑体系
专业构建"三维一体"就业服务体系:
岗位对接精准化
依托遂宁汽车学院产业基地,与上汽大众、京东方等企业建立人才定向输送通道。毕业生主要任职智能汽车装配工程师、车联网运维专员等岗位,入职平均起薪达5500元/月,岗位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保持在86%以上。升学通道多元化
开设专升本强化班,联合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制定衔接课程方案。优秀学生可通过"3+2"贯通培养进入车辆工程本科专业,2024届毕业生升学率达27%,其中85%进入省属重点本科院校深造。终身学习平台化
校企共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资源库,整合200余个微课视频、50套虚拟仿真项目。在职毕业生可通过学校云平台获取OTA升级技术、高精地图应用等前沿技术培训资源,实现职业能力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