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师范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自2006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音乐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起"基础能力+舞台实践+创新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通过弹性学制和双导师制等特色模式,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能在文艺团体、教育机构等领域从事表演、教学及艺术管理的专业人才。其艺术学学士学位授予率保持高位,2025年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在辽宁省本科批艺术类招生中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体系以舞台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阶梯式训练模块。基础阶段着重夯实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等专业基础,中高年级通过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等课程强化专项技能。特色课程钢琴伴奏与弹唱将键盘技能与声乐表演有机融合,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课程则突破传统音乐表演的肢体语言局限。实践教学占比达40%,学生需完成年度音乐会、艺术节展演等必修实践环节,并通过MIDI电脑音乐教室、录音棚等专业场所提升数字化创作能力。
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音乐学院拥有:
- 省级示范性艺术团体学生合唱团(2018年创建)
- 配备4000㎡独立教学楼的音乐厅和观摩厅
- 与鞍山市演艺集团共建的产学研基地
- 年均组织30+场专业赛事和文艺汇演学生通过参与北京国际合唱节、央视丰收节演出等国家级活动,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原创作品《吉祥南果》登上央视舞台形成品牌效应。
就业导向型培养体现在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专业开设合唱与指挥、群众文艺辅导等实用性课程,毕业生可胜任:
- 文艺院团演奏员/歌手(占比34%)
- 文化馆艺术指导(占比22%)
- 中小学音乐教师(占比18%)
- 艺术培训机构教学主管(占比16%)就业跟踪数据显示,毕业生三年内岗位晋升率达63%,部分优秀校友创立音乐工作室年均创收超50万元。
该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显著:
- 师资结构:19人专职教师中含2名教授、8名副教授,博士占比26%,特聘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国际师资
- 硬件配置:价值1200万元的MIDI设备、九尺斯坦威三角钢琴等高端器材
- 科研支撑:近五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级教改课题8项
- 国际交流:与美、韩等国27所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开展跨国工作坊年均4场。
这种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达到专业院团录用标准,又具备艺术项目管理和群众文化服务的综合素养。随着辽宁省"文化强省"战略推进,该专业毕业生在文旅融合、艺术惠民工程等领域将持续释放人才红利。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