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始终以智能制造领域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中船重工第七〇七研究所、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形成"校企共育、工学交替"的特色培养模式,为机械制造行业输送了大量掌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CAM编程和智能设备运维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及《CAD/CAM应用技术》,同时开设智能制造技术和工业机器人通讯与应用等前沿课程。实践环节占比达40%以上,通过"三阶段递进式"实训体系实现能力跃升:
- 基础技能阶段:在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室完成G代码编程与简单零件加工
- 综合应用阶段:依托校中厂开展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复杂零件加工
- 创新实践阶段:在协同创新中心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智能生产线调试
专业特色体现为"四维融合"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将工业机器人C级认证、铣工高级证书等纳入培养方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引入SMC(天津)制造有限公司的产教融合项目;师资队伍与工程师团队融合,专业教师80%具备企业技术总监任职经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近五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12项国家级奖项。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胜任三类核心岗位:
- 工艺开发岗:在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公司等企业从事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 设备运维岗:负责数控机床装调与智能化改造,起薪可达6500元/月
- 技术管理岗:参与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现场管控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在京津冀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就业占比72%,部分优秀毕业生如罗英杰已成长为七〇七研究所技术骨干。
该专业构建的"岗课赛证"融通机制成效显著,通过对接德国双元制标准开发模块化课程,建成包含五轴加工中心、三维扫描仪等价值3000万元的一体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SolidWorks认证工程师、3D打印造型师等拓展证书,形成"一专多能"的竞争优势。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专业正加速布局数字孪生和智能检测方向,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产业适配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