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之一,依托机器人工程学院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与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为核心的专业特色。该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电子技术、物联网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在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就业方向上均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性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奖350余项,体现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专业培养目标聚焦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及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以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大核心课程为支撑,延伸至高频电子线路、ARM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等前沿技术模块。特别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机器人通信技术、EDA技术等课程,强化学生对智能硬件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能力,形成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完整知识链条。
教学体系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具体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 基础能力构建:前三年在校完成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等理论课程,同步开展实验室项目训练;
- 工程实践强化:通过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大数据中心等20个专业实验室,进行传感器检测、通信系统设计等实操训练;
- 企业实战培养:最后一年进入上海太敬集团等合作企业,参与物联网工程、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真实项目开发。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具备直接对接产业需求的技术能力,近五年就业率保持高位。
专业特色体现在三个维度:
- 学科交叉优势:融合机器人控制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形成智能电子与通信系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 产教融合平台:依托教育部认定的教育机器人研发生产培训基地,开展TRCC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
- 创新创业导向:设置数字信号处理、DSP应用技术等创新课程模块,鼓励学生参与人工智能与机械臂等科研项目。这种特色培养使该专业在黑龙江省高校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
- 智能电子开发:从事电子产品设计、机器人通信系统优化等技术岗位;
- 通信技术服务:在移动通信、物联网企业担任系统集成工程师;
- 公共事业部门:部分毕业生进入政府技术部门、科研机构从事设备运维管理。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铁路哈尔滨局、农业银行科技部门等,部分优秀学生继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