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作为国内农业工程领域的重要教学科研基地,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融合了机械工程与现代农业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国家农业现代化需求,结合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具备机械设计、生产管理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掌握传统农业机械知识,还能接触计算机视觉、机电液耦合控制等前沿技术,为现代农业装备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以机械设计基础与智能化技术应用为核心。学生需系统学习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等基础课程,同时深入研修农业机械学、精准农业、生物生产机器人等特色方向。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交叉,例如动态营养模型与物联网系统相关内容被融入农业装备开发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应对畜牧业智能化养殖等实际场景需求。实践环节则通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田间试验等课程设计强化动手能力。
专业研究方向紧密对接产业痛点,聚焦高效低损收获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以金鑫教授团队为例,其针对油莎豆收获难题开展的触土部件耐磨减阻、作业参数智检等技术攻关,已研制出国内领先的自走式与牵引式装备。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拥有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农业工程实验室,配备机械效率测试平台、齿轮模拟加工系统等先进设备,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产教融合特色,具体流程包括:
- 基础理论强化: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夯实学科基础
- 创新项目驱动:参与智能农机装备开发、动态营养模型构建等课题
- 企业协同实践:在农业装备企业完成整机集成与性能优化
- 科研成果转化:将专利技术应用于小麦/玉米收获机械等产品迭代
这种培养路径使学生毕业时既具备农产品加工机械设计能力,又能胜任精准饲喂体系研发等新兴领域工作。就业方向覆盖农业工程研究院所、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监测、机器人作业系统等方向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面向2030年农业数字化目标,该专业正加速推进种植数据库构建与全程机械化设备研发。通过建立真空脉动锁鲜干燥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持续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未来将深化与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协同创新,在畜禽健康识别算法、收获装备智能化控制等领域形成技术突破,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