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江西省财政支持的省级一流专业,自2020年通过验收以来,已成为该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该专业以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共建模式强化产教融合。依托学院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省一流课程体系,结合阿里云等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框架。接下来将从专业实力、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学科基础与师资力量方面,新余学院为该专业提供了扎实的支撑。学院拥有90名教师,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41%,并配备来自阿里云、慧科等企业的15名产业导师。实验室总面积达4356平方米,包含大数据分析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13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超过2065万元。近三年学院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23篇SCI论文,科研实力为教学注入前沿技术视角。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应用导向,核心课程包括:
- 算法设计与分析(支撑软件开发能力)
- Java Web程序设计与Web前端技术(聚焦全栈开发)
- 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对接大数据与AI领域)
- 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夯实硬件基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将企业级框架技术(如Java企业框架)纳入必修课,通过真实项目案例教学强化工程思维。与普通院校相比,其课程设置更侧重Web开发和数据分析两大热门方向,符合当前产业需求。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特色。学院通过学科竞赛和横向合作项目双轨驱动:
- 学生近三年获国家级竞赛奖项60余项,包括蓝桥杯、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等;
- 与江西凯润达精密仪器公司合作研发,累计创造2300万元经济效益;
- 依托新余市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开展政务信息系统研发;
- 交邮融合平台开发项目获国家交通运输部示范品牌认证。
这种“以赛促学+产业服务”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积累真实项目经验。2023年数据显示,学生团队在各类竞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27项,获奖层级持续突破。
就业市场认可度方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
- 软件开发工程师(占比约34%)
- 大数据分析师
- 系统运维工程师
- 计算机教育领域合作企业包括深圳瀚智科技、江西慧驰供应链等十余家单位,部分毕业生入职阿里云生态企业。薪资数据显示,应届生平均月薪达5170元,五年后涨幅可达149%,高于江西省同专业平均水平。
综合来看,新余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省级一流专业平台、深度产教融合、竞赛驱动创新三大维度。其培养方案精准对接Web开发与大数据分析产业需求,通过双师型师资和4356平方米实验空间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