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06年成立以来,依托国内领先的设施园艺学科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生物学、园艺学、农业工程学为核心学科基础,致力于培养既懂设施设计建造又精通作物生产的复合型人才,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招生规模达90人(含30人创新班),成为东北地区设施农业领域的重要人才输出基地。
在培养体系上,该专业通过双模块方向(设施环境与调控、设施农业生产)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设置覆盖植物生理学、工程热力学、设施农业环境与控制等理论课程,同时强化温室施工、无土栽培实验、工厂化育苗等实践环节。学生需完成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块,例如参与13000㎡校内基地的设施建造与作物管理,接触价值4000万元的智能化环境调控设备。这种"厚基础+精技能"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设计日光温室结构,又能优化番茄栽培环境参数。
学科优势体现为三级科研平台联动:拥有北方园艺设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近十年承担国家级课题65项,研发的寒区节能日光温室结构打破北纬40.5°以上冬季不加温生产的技术瓶颈,相关成果获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学层面,《设施园艺学》课程构建了国家级精品课—资源共享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完整体系,配套教材《设施蔬菜栽培学》获国家教材二等奖。
师资队伍以李天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形成包括8名博导、18名硕导的顶尖团队。这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独创"四段式"教学模式:一年级认知实习走进辽宁凌源设施蔬菜基地,二年级参与导师的环境调控课题,三年级完成跨学科课程设计,四年级进入校企共建的智慧农业产业园顶岗实训。团队近年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2篇,带领学生团队为朝阳市设计村级设施农业服务平台,使当地冬季茄果类蔬菜产量提升37%。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上升通道,近三年毕业生35%进入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等深造,65%就业者分布在农业园区规划、设施装备研发、农业科技推广三大领域。典型职业路径包括:在内蒙古赤峰指导日光温室结构优化,为京东农场开发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或通过选调生考试担任县域设施农业主管。随着"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国家战略推进,该专业毕业生在解决高寒地区蔬菜供给、提升设施果蔬品质等领域持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