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理工学院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是该校电子与信息学院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在2025年江西省高校同类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二。该专业以培养掌握智能电网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和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聚焦电力系统信息化与智能化转型,注重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近三年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60余项。
课程体系与学科交叉性
该专业课程以电气工程和信息科学为核心,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框架。主要课程包括: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夯实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
-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与电力电子技术,培养电网运行与控制能力;
- 物联网技术与自动控制原理,强化智能设备与系统集成技术;
- 电气设计自动化与信号与系统,提升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水平。课程体系特别强调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与信息采集处理的结合,通过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等课程,使学生掌握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并网等前沿技术。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依托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和太阳能光电信息工程教学团队,构建了三级实践体系:
- 基础实验:在电子测量实验室完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基础训练;
- 综合实训:通过风光互补LED照明系统设计等课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 创新实践:依托大学生电气创新创业基地参与智能电网仿真、电力物联网开发等真实项目。近年学生团队在光伏发电系统优化等领域取得突破,部分成果已应用于江西本地新能源电站。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学院拥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其中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1人,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45%。科研平台包括:
- 江西省能源低碳转化与存储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
- 智能电网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
- 电力电子器件可靠性测试中心
近三年承担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0余项,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分布式能源调度等领域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获行业科技成果奖2项。
就业前景与发展路径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家电网(录取率超30%)、南方电网及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智能变电站设计、电力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升学方向集中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能源互联网等硕士领域,2024届毕业生中有15%考入华北电力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与光伏工程技术专科形成贯通培养,学生可通过“3+2”模式获取本科学历,这种学历衔接机制在江西省属院校中具有创新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