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2000年创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工商管理学科的核心专业,2013年入选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立足数智化时代需求,通过"双轮驱动"培养模式与"四位一体"建设思路,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全国第40位(A级),并率先开设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成为安徽省首家实现数字化教学转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形成了"基础-核心-实践"三维架构。学科基础课涵盖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劳动经济学等管理学科主干课程,夯实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储备。专业核心课程聚焦六大职能模块,包括招聘管理、绩效薪酬、劳动关系等实操性内容,同时融入人力资源电子对抗、ERP跨专业实训等模拟实践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增的机器学习、Excel统计分析与应用等选修课,使课程体系与人工智能时代接轨。
培养模式创新体现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机制。教学团队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培养方案,推行"学士学位+职业技能证书"双证制度。通过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大赛等B类赛事,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锻炼战略决策能力。校企合作方面,与用友新道共建的数智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合肥市产投集团的战略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操盘机会。
师资力量配置凸显复合型特征。现有18名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72%(含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包括:
- 5位教授(含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8位副教授(含"龙湖学者""省教坛新秀")
- 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人3位教学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在《管理学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
就业竞争力通过多维数据得以验证。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5%,约30%进入世界500强及上市公司人力资源部门,15%考取国内外名校研究生。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岗:从专员晋升至HRBP、人力资源总监
- 新兴领域: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师、数字化薪酬设计师
- 创新创业: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灵活用工平台运营者典型案例包括保研至合肥工业大学的王薪,其在校期间获得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二等奖,印证了专业培养的实践导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