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的中国画专业立足巴蜀文化沃土,以张大千艺术精神为核心传承脉络,构建了贯通传统文脉与现代创新的教育体系。作为四川省三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其依托张大千美术学院的学科资源,形成了集教学、创作、研究于一体的特色培养模式,既注重传统技法训练又强调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在西南地区艺术教育领域具有独特影响力。
课程体系围绕中国画创作能力与文化传承使命展开。专业主干课程分为技法实践与理论研习两大模块:技法层面包含白描花卉、工笔花鸟画、水墨山水画等细分方向,覆盖从基础临摹到主题创作的全流程训练;理论层面设置中国画论、中外美术史等课程强化学术素养,并开设张大千艺术研习、书画题跋等特色课程深化地域艺术基因。实践环节通过写生考察、毕业创作与国际书画展等平台,将技法训练与创新探索相融合,例如学生作品可参与中韩日国际书画作品展,在跨文化交流中提升艺术表现力。
专业特色体现为双轨驱动的发展路径。一方面聚焦传统技法传承,通过彩墨艺术研习与创新实践等课程建立扎实的笔墨功底;另一方面推动地域文化创新,将巴蜀书画美学融入创作实践,如课程设置中特别强调山水画创作与人物画创作的本土化表达。教学团队由教授4人、副教授12人组成,科研成果显著,教师作品累计入选全国美展290余件,这种学术积淀为学生提供了高起点的学习环境。同时,专业与中华传统书画文化研究院联动,形成产学研协同机制,例如2024年举办的传统书画文化研讨会便整合了北京师范大学、韩国美术家协会等30余家机构的学术资源。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面向基础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两大领域:前者通过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定向输送至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课程体系中嵌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师范类课程强化教学能力;后者则依托艺术市场管理与研究、艺术批评与策展等拓展课程,培养能在美术馆、文化馆从事策展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数据显示,近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0%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四川博物院等机构参与文化传承项目,或通过考研进入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深造。
学术资源与国际交流构成专业发展的双翼。学院配备12200平方米专用教学空间,包含CAI多媒体教室、书画题跋工作室等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45万元;同时与韩国釜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建立合作,通过师生互访与联合创作拓展国际化视野。2024年新增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为专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将在书画文化遗产保护、数字艺术融合等方向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