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应用阿拉伯语专业是该校响应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需求而重点打造的语言类专科教育项目。该专业以培养兼具阿拉伯语语言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就业路径。以下从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国际合作、就业方向及师资力量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专业课程设置以“外语+职业技能”为框架,覆盖语言基础与行业应用两大模块。核心课程包括基础阿拉伯语、经贸阿拉伯语、阿汉互译等,注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同时,跨境电商实务、商务阿拉伯语函电等课程融入外贸场景,强化学生处理跨境贸易、商务谈判等实务技能。实训环节则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模拟运营、进出口业务实践等真实场景演练,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工具与行业流程。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该专业依托海南的区位优势,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例如:
- 冬季小学期活动和阿拉伯语口语角,通过文化体验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
- 消博会志愿者服务、中资企业驻外实习等,直接对接自贸港涉外项目需求;
- 校企合作中,与义乌欧文教育机构、驻埃及中建公司等建立实习基地,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
国际合作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与埃及坦塔大学开展的“2+2”专升本项目已培养两届本科毕业生,学生通过两年国内语言强化和两年埃及文化沉浸式学习,获得双文凭。坦塔大学作为阿拉伯世界知名学府,提供涵盖文学、商学等领域的课程资源,助力学生实现从语言技能到专业知识的跃升。这种合作模式既拓宽了升学通道,又为海南自贸港储备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阿拉伯语人才。
就业方向呈现“双轨并行”特征。一方面,跨境电商和对外贸易领域需求旺盛,毕业生可担任平台运营专员、外贸业务员等,服务海南与阿拉伯国家的商品流通;另一方面,涉外服务岗位如翻译、旅游导览等持续增长,尤其在博鳌论坛、国际消费展会等高端活动中,语言服务人才缺口显著。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中专升本率超过50%,其中国外升学占比近60%,体现了该专业在学历提升路径上的优势。
师资团队由中外教师协同构成,现有专任教师5人,其中博士2人、埃及外教1人,具备丰富的教学与行业经验。外籍教师AHMED MOHAMED AHMED HAMADA作为海南自贸港首批E类高层次人才,不仅承担核心课程教学,还参与地方文化传播项目,推动中阿文化交流。这种“学术+实践”的师资配置,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