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职业院校的标杆,其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依托国家级双高专业群建设背景,展现出鲜明的新工科特色。该专业立足物联网应用技术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紧密对接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需求,构建起涵盖设备安装调试、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运维开发的完整培养体系,通过"双主体协同、双融合育人"模式,为工业互联网领域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定位与产业深度融合
该专业于2019年在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示范专业基础上设立,深度融合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数据分析三大技术领域。依托与阿里云、新大陆等企业共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共建专业标准、共研课程体系、共享实训资源"的协同机制。2023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并牵头制定4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实现教学标准与产业标准的无缝衔接。其培养目标精准定位于工业网络集成工程师、工业APP开发工程师、平台运维工程师等紧缺岗位,近三年毕业生在智能制造企业就业比例超过80%。
课程体系构建多维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紧扣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形成"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
- 专业基础课程夯实数字底座:包括《工业控制技术基础》《网络与通信技术基础》等,着重培养PLC编程、工业总线通信等底层技术能力
- 专业核心课程强化技术纵深:设置《工业数据采集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等特色课程,融入5G、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模块
- 实践创新课程驱动跨界融合:开设《工业互联网创业课程》《工业MES实施与应用》等,结合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赛项要求开发项目化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凸显产教融合
学校投入建设的产教融合-苏锡常都市圈工业物联网实训基地,配备工业总线通信平台、边缘计算设备等价值2300万元的先进设备。实践教学采用"三阶递进"模式:
- 基础实训层:完成工业传感器安装、OPC UA协议配置等单项技能训练
- 系统集成层: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靶场云平台开展预测性维护、数字孪生等综合项目
- 创新应用层:通过"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班"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近三年学生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工业互联网赛项一等奖等7项国家级奖项
师资团队彰显工匠精神
专业教学团队由全国技术能手、省级产业教授领衔,形成"双师型"教师占比90%的优质结构。团队深度参与教育部物联网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主持完成《工业APP开发与应用》等3部国家规划教材编写。教师带领学生开发的"企业生产资源知识库系统"等15项横向课题,已在实际生产中创造超千万元经济效益。特别在工业边缘计算、标识解析等技术领域,团队取得发明专利12项,相关成果被无锡雪浪数制科技等企业直接应用于智能工厂改造。
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多元
毕业生可选择的职业通道包括:
- 技术实施方向:从事工业网络部署、设备数据采集等工作,起薪普遍达6000-8000元
- 平台运维方向:负责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控、安全防护,持有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者更具竞争力
- 应用开发方向:参与工业APP开发、MES系统实施,优秀学生可通过"3+2专本衔接"进入南京工程学院深造
- 创新服务方向:依托学校省级众创空间,已有毕业生成功创立工业视觉检测、能耗优化管理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
该专业通过"课证赛创"四维联动培养机制,使学生在毕业时平均持有2.1个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年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保持100%。随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专业正加快布局工业元宇宙、AI大模型等前沿方向,为制造强国战略培育更多能适应新技术变革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