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福建省首个开设该领域的职业本科专业,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了独特的"校企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华为联合创新学院和行云新能科技等产业资源,通过鸿蒙车载应用开发、车路协同系统AI技术等前沿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擅研发、精技术、懂管理"复合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2025年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3.7万人的行业背景下,该专业通过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和34家校企共建平台,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培养闭环。
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专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三大模块:
- 专业基础层:包含汽车机械基础、自动控制理论、C/C++程序设计等学科交叉课程
- 核心技术层: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五大核心系统:
- 鸿蒙智能座舱系统应用开发
- 汽车线控底盘系统调试
- 车路协同IoT技术实现
- 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
- HCIA-HarmonyOS认证开发
- 综合实践层:通过智能驾驶开发者挑战赛、企业新车测试基地等实战平台,完成从仿真测试到实车部署的完整项目训练。特别是智慧交通车路协同实训工作站可模拟V2X通信场景,使学生掌握C-V2X、DSRC等关键技术参数调试能力。
校企合作机制呈现三维立体化特征:
- 空间维度:校内建成行云新能智能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配置价值3000万元的华为昇腾算力机房;校外与比亚迪、蔚来等34家企业建立人才共育基地
- 内容维度:实施"三真"教学模式:
- 真实企业项目研发
- 真实生产服务流程
- 真实职业资格认证(如华为云开发者认证)
- 师资维度:组建由华为TECH4数字人才认证讲师、车企技术总监构成的双导师库,其中企业导师参与60%实践课程教学
就业培养路径形成四维发展通道:
- 技术研发方向:从事ADAS算法开发、高精地图标注等岗位,需掌握Apollo开源平台和MATLAB/Simulink工具链
- 生产管理方向:在智能制造车间负责MES系统运维、工艺质量管控,要求熟悉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
- 测试认证方向:参与CNCAP星级评测、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需具备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知识
- 教育服务方向:面向中职院校开展1+X证书培训,或提供OTA远程诊断技术支持
该专业创新性地将岗课赛证四元融合:
- 岗位标准:参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设置7大能力矩阵
- 课程体系:开发10门核心课程实现技术模块化分解
- 竞赛平台: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
- 认证体系:嵌入华为HCIA、行云新能认证等5类行业证书考核标准,实现"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证融通。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等关键岗位的适配度提升40%,薪资水平较传统汽车专业提高35%。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