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创新驱动、文化引领、产业支撑、数字赋能为办学理念,成为广西建筑教育领域的标杆。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其紧密对接地方龙头企业,培养出大批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智能建造与数字化浪潮推动下,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和国际化办学模式,为建筑行业输送了大量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平均薪资达3-6万元,展现出强劲的职业竞争力。
专业建设与培养体系
学院构建了“本专贯通、多维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设有建筑工程、建筑装饰工程2个本科专业及10个专科方向,形成以国家“双高计划”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为龙头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聚焦行业前沿,本科阶段核心课程涵盖建筑结构、建筑抗震、智能建造技术等模块,强化BIM技术应用和施工组织设计能力培养。通过2.5+0.5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校内理论学习和实训后,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从课堂到工地的无缝衔接。
实践能力锻造路径
- 双轨实训体系:建有25个校内实训基地和45个校外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达7200万元,包含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可开展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高仿真训练。
- 产教协同创新:与广西建工集团、广联达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例如: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 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 建筑信息模型(BIM)全流程应用
- 竞赛驱动成长:组织学生参与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赛事,近五年斩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强化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学院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和自治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63%,双师型教师比例超80%。教师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研发的民族地区乡村风貌改造技术已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通过“名师工作室”和“企业专家工作站”双平台机制,学生可参与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领域项目,实现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
职业发展与升学通道
毕业生职业路径呈现“技术+管理”双通道特征:
- 初始岗位:施工员、造价员、BIM工程师,起薪普遍达5000-8000元/月
- 发展岗位:5-8年可晋升为注册建造师、结构工程师或项目经理,年薪突破15万元
- 升学路径:可通过专升本联合培养进入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或攻读土木水利、工程管理等专业硕士学位,升学率连续三年增长超12%
国际化与行业前瞻性布局
学院在东盟区域设立老挝、柬埔寨海外办学点,开发适应热带气候的绿色建筑技术课程,培养具有国际工程视野的复合人才。针对建筑行业数字化和双碳目标转型,新增智能建造技术、建筑碳中和设计等课程模块,与华蓝集团共建数字装饰产业学院,率先在广西开展建筑机器人操作实训,助力学生把握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