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以培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师范类人才为核心目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与培养路径。该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选考科目设置、课程结构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均体现出系统性与创新性。下文将从课程体系、核心能力、教学实践及职业发展四个维度展开分析,探讨其专业建设的核心逻辑与特色优势。
在课程体系层面,该专业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构建了覆盖道德认知、法治观念与社会实践的立体化课程框架。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基础知识与社会伦理规范;二是实践应用模块,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等活动强化知识迁移能力;三是综合拓展模块,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技能等师范生核心素养。这种“理论-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既符合小学教育实际需求,又呼应了新课标强调的学科融合与学生主体性原则。
核心能力培养聚焦于三个关键领域。首先,道德引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道德教育的科学方法,能够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形成诚信、友善等品质。其次,法治教育能力强调对《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度理解,并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专业课程中会通过“法治剧场”模拟校园纠纷场景,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全程,学生需参与社区普法宣传、中小学德育活动设计等实践项目,强化职业认同感。
在教学模式上,该专业采用“双线融合”策略。线上依托虚拟仿真平台开展法治案例库学习,线下则通过“第二课堂”延伸教学场景。例如,专业教师会组织学生观摩小学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并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重点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应变能力。此外,课程思政理念深度融入课堂,通过跨学科整合将红色文化、家国情怀等元素嵌入教学内容。有数据显示,采用此类教学策略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度提升30%,道德判断力显著增强。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该专业毕业生具备多重竞争优势。一是就业方向多元,可胜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少先队辅导员、社区教育专员等岗位;二是升学通道畅通,近三年专升本率持续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三是专业适应性突出,其“首选历史/物理,再选不限”的选考科目设置,降低了报考门槛,扩大了生源覆盖面。值得关注的是,学校还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毕业前积累不少于120课时的真实教学经验,有效缩短职后适应期。
这一培养体系的成功,源于对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精准把握。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知行合一”,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将规范内化为行为准则。齐齐哈尔高专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使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成为推动德育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