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是教育部2021年新增的专科层次专业,面向建筑业数字化升级需求,融合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和大数据等技术,形成了"新工科"特色。该专业以"双证融通"培养模式为核心,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体系,培养适应智能建造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其所属学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已连续6年位列"金平果"全国高职院校竞争力前三,这为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提供了扎实的学科支撑。
在培养模式上,该专业构建了"2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
- 职业基础平台包含建筑力学、结构识图等基础课程
- 职业能力平台侧重智能施工技术等专业核心能力
- 职业拓展模块设置无人机航测、建筑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课程
这种层级递进的课程结构,配合"课程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实践体系,实现了零对接就业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覆盖594名教师和2.9万学生)与企业真实案例结合,有效提升了教学实效性。
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三大技术融合特征:
- 智能施工技术方向:开设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和智能测量
- 数字建造技术方向:重点培养BIM技术应用和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
- 智能装备应用方向:设置建筑机器人研发和无人机航测技术等特色课程
这些课程对接住建部《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智能建造发展目标,使毕业生能胜任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师、智能施工技术员等新兴岗位。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传统建筑企业智能化转型岗位(占就业总量45%)
- BIM咨询与建筑信息化服务企业(占30%)
- 建筑机器人研发机构(占15%)
- 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运营单位(占10%)
数据显示,近三年相关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3%,对口率88.7%,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23%。这种高就业质量源于专业设置的超前性,特别是将智能建造项目管理和智能建筑运维纳入培养体系。
专业建设形成三大支撑体系:
技术创新链:通过"卓越班"和"工匠工坊"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38项;
资源整合链: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7个技能培训资源包,实现课程资源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产教融合链:与中建科工、广联达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采用"理论-仿真-实操"三级实训模式,确保学生掌握智能建造技术装备操作等实战技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