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作为省内重点高职院校,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产教融合为特色,构建了贯穿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的全链条教育体系。该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数智化转型与传统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教育部1+X证书试点资质和省级实训平台,学生不仅能掌握劳动法实务、薪酬绩效管理等核心技能,还能在真实企业场景中完成职业角色蜕变。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采用"岗课赛证"四维融通模式。基础理论课程涵盖《管理学基础》和《组织行为学》等管理学科基石,专业核心课程聚焦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等实务操作模块。特别引入的DBECloud数智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掌握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和智能招聘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应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企业导师驻校指导,通过HRSSC(人力共享服务中心)真实项目演练,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体现为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北大荒集团、大庆市人社局等机构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学生-学徒-准员工"三阶段进阶。学生在第三学期进入合作企业轮岗实训,参与岗位说明书编制、KPI体系设计等真实工作项目。这种"做中学"的培养方式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年专升本通过率保持在85%以上,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毕业生既可任职于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员、薪酬主管等传统岗位,也能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机构从事猎头顾问、劳务派遣管理等新兴职业。数据显示,约30%的毕业生三年内晋升至部门管理岗位,部分优秀学生通过经济师(人力资源方向)资格认证,进入战略人力资源规划领域。学院建立的终身职业发展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持续的职业能力提升支持。
该专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前列,构建了数智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通过智能仿真系统模拟企业组织变革场景,学生可体验人才画像构建、AI面试官系统操作等前沿技术应用。与用友、金蝶等软件厂商合作开发的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模块,培养学生运用Python进行离职率预测和薪酬结构优化的数据决策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变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