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立足国家基础建设需求,以混凝土和陶瓷为特色方向,形成了"军魂永驻、校企结合"的育人理念。该专业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交叉融合,培养能在土木、交通工程领域从事材料研发、质量检测、工艺设计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学科优势,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对接高铁工程材料等国家重大需求,毕业生连续多年保持近100%就业率。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专业采用"基础+方向"的分流培养模式:
- 前两年学习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核心课程,夯实材料分析测试能力
- 大三细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两个方向:
- 工程方向侧重混凝土学、胶凝材料学等施工技术,培养材料应用工程师
- 科学方向开设陶瓷材料学、材料结构设计与模拟等前沿课程,强化新材料研发能力
- 特色课程如陶瓷3D打印技术、智能材料与结构融入培养方案,构建"理论-仿真-实验"三位一体教学链。
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五级递进"培养体系: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金工实习掌握材料加工设备操作
- 专业认知提升:在中国铁建等企业开展岗位实习
- 科研能力培养:依托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毕业设计
- 创新竞赛参与:组织学生参加混凝土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
- 产学研协同: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共建实践基地,实现"毕业即上岗"。
就业前景呈现"双高"特征:
- 就业质量高:约60%毕业生进入中铁工程、中国建筑等央企,担任材料检测工程师、施工技术主管
- 深造比例高:每年约30%学生考取东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研究生,研究方向涵盖水泥基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环境催化材料合成等领域
- 新兴领域如超材料研发、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方向用人需求年增长15%,专业增设计算材料学等课程应对产业变革。
在学科支撑方面,专业拥有: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 智能材料与结构、新型金属材料及工艺等5个特色研究方向
-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973计划子课题2项
- 建有材料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中心,配备X射线衍射仪等价值3000万元设备
- 师资队伍中70.3%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形成"院士-杰青-青年拔尖"人才梯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