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西南医科大学于2018年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为全国较早将医学与管理学深度融合的学科之一。该专业依托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临床资源,构建了“医学+管理学”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目前已培养两届共146名毕业生,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规范化培训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强医学基础与厚管理技能的结合,培育能适应大健康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专业定位上,该学科以“3+1+2”培养模式为特色,即3年本科理论学习+1年实习+2年规范化培训。理论学习阶段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课程,同时融入健康管理学、健康保险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管理学科内容。这种跨学科架构使学生既能掌握疾病预防与健康评估的医学知识,又能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优化健康服务流程。例如,学生需在《健康服务与管理实训课》中完成健康科普作品创作,如获奖作品《肺腑之言说结节》即展现了医学知识与传播能力的结合。
实践教学体系是该专业的另一核心优势。依托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资源,学生可参与检前套餐设计、检后健康干预等全流程服务。中心配备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中医智能四诊仪等先进设备,并开发了智能导检系统与电子报告平台,学生通过轮岗实习掌握从体检质控到慢病管理的实操技能。规范化培训阶段则进一步细化岗位能力,例如在院内规培中需完成“1+X”岗位轮转(即基础岗位+定制化岗位),强化健康风险评估与个性化健康方案制定能力。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进入健康管理机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医养结合机构,部分通过规范化培训提升职业竞争力。例如首届毕业生兰鑫通过留院工作,将课堂所学的健康科普能力转化为科室宣传实践;规培生岳庭辉则通过参与团体健康管理项目,掌握肥胖减重干预等细分领域技能。此外,学校与医疗机构联合建立的网络医院平台,为慢性病管理等新兴岗位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拓宽了职业发展路径。
该专业的持续创新体现在对行业趋势的快速响应。例如,教研室推动健康管理科普大赛,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公众易懂的传播内容;同时与泸州市健康体检质控中心合作,开展慢病防控健康管理培训班等继续教育项目,推动学术与产业互动。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既能扎根医学本质,又能拥抱管理创新,成为大健康产业中兼具专业深度与跨界视野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