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形成了以建筑行业为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两年制专升本和四年制本科双轨培养路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与管理会计师职业素养,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财务规划、税务管理等复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设置涵盖会计学基础、经济法、税法、财务分析等核心课程,同时依托建筑科技类院校优势,强化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交叉学科知识。
在实践教学环节,该专业构建了"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 建筑行业财务实训模块嵌入智能建造、工程审计等特色课程
- 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基地覆盖省内30余家建筑企业
- 财务共享中心仿真系统实现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演练
- AI财务决策实验室开展大数据分析与风险预警模拟
学费标准方面,财务管理专业执行民办高校收费标准,2025年本科学费为25000元/年,住宿费约1200元/年。学校通过助学贷款、勤工俭学、专项奖学金三重保障机制,对困难学生实施最高40%的学费减免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在吉林省内招生规模较小,2023年历史类本科批仅招收2人,录取竞争呈现逐年加剧趋势。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体现"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原则:
- 预算编制采用"基数+绩效"滚动模式,年度预算需经董事会审议
- 资产成本控制实施三级审批制度,单笔5万元以上支出须校长签批
- 科研经费管理推行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制
- 收费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所有票据通过财政电子系统核发
近期校长胡明被查事件暴露出民办高校治理的特殊挑战。该校作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其财务运作需平衡社会公益属性与办学成本压力。事件发生后,学校通过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基建项目招投标公示制度等措施强化内控。值得关注的是,其财务处12人专业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25%,通过会计委派制对二级单位实施垂直监管。
从专业建设到校务管理,该校财务管理体系呈现"双轨驱动"特征:在教学端强调产教融合,将建筑行业特色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在治理端构建"预算-核算-决算"闭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这种模式既符合应用型高校定位,也为民办院校财务透明化提供了实践样本,但在治理结构优化和社会监督机制方面仍需持续改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