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五育并举”的数字工程人才培养为核心,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构建了“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立足云南、辐射全国,强调大数据开发、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产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和四年实践训练不断线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从数据采集到可视化全流程的核心技术。学院不仅拥有华为ICT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还与100余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确保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定位:聚焦产业需求与复合能力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指向“高素质技能人才”,覆盖大数据实施与运维、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与可视化、平台管理等岗位能力需求。课程体系以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技术为双支柱,强化Linux系统操作、Python编程、Hadoop开发、Spark应用等核心技能。同时,注重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塑造,要求学生掌握口语表达、团队协作、终身学习等通用能力,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与前沿技术融合
专业课程分为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两大模块:
-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奠定理论基础;
- 核心课程:
- 数据采集与处理:包括Python编程、数据仓库(Hive)、数据挖掘技术;
- 大数据平台开发:以Hadoop和Spark为核心,覆盖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MapReduce计算框架等;
- 应用实践:通过数据可视化、3D打印、无人机等工作室项目实现技术转化。
此外,课程融入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真实场景,例如将嵩明县14个行政村的数字化改造作为实践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校企协同与竞赛驱动
学院构建了“5555”创新卓越数智工程师培养模式,通过五个阶段(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训→项目开发→实习)和五种评估维度(考试、项目报告、团队协作等),强化实践能力。校内设有大数据开发实训室,配备Python编程平台、Hadoop集群等设施,支持学生完成市财政收入预测、航空客户价值分析等仿真实训。校外与华为、甲骨文、中建材勘测设计院等企业合作,提供实习与就业直通机会。近三年,学生在华为ICT大赛、全国大学生大数据分析技术技能大赛等赛事中斩获省级以上奖项超700项,印证了教学成效。
四、就业前景:多领域覆盖与高适配性
毕业生可在互联网、金融、政务、教育等领域从事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主要岗位包括大数据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学院通过职业证书引导(如信息处理技术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本硕直通项目拓宽发展路径,部分优秀学生进入中国南方电网、亚信科技等企业,或通过国际交流项目赴英美澳加等国家深造。2023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5%以上,体现了专业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五、办学特色:创新模式与资源整合
专业以“有形可检,有数可推”为院训,通过“建筑+IT”跨学科平台实现技术融合,例如将BIM建模与大数据分析结合,服务于数字乡村建设。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0%,拥有省级教学名师和专利成果41项,保障教学与产业前沿同步。此外,学院加入云南省商用密码产业链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