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和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核心方向,通过深度融合航空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改革,构建了独特的“数字赋能、产教共生”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飞机结构件数字化制造为核心,覆盖从设计、工艺到检测的全产业链技术,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实训基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面向航空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岗位,聚焦飞机结构件数字化制造工艺与智能生产线调试两大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以飞机原理与构造为基础,设置飞机装配技术、飞机数字化制造、航空结构件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等核心课程,并配套飞机冷作钣金工实训、数字化建模与虚拟装配等实践环节。通过引入CAD/CAM自动编程、机器视觉检测等前沿技术,形成“理论+虚仿+实操”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航空企业真实生产场景的无缝衔接。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学校以“一院一企两中心三团队”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与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等头部企业共建9个产业学院,打造飞行器数字化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通过“产学研推用”协同机制,将企业50余个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模块,开发25本校企合作教材,其中13本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实训基地投入超千万元进行数智化改造,建成81个航空类实习实训基地,包含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现智能制造生产线调试与航空发动机虚拟拆装等复杂工艺的沉浸式教学。
技能培养与竞赛成果
专业实施“双师双向赋能”策略,通过教师赴中国航发等企业顶岗实践,培养出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和省级名师工作室。学生参与“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等国家级技能竞赛,近三年获省级一等奖20余项,2025年“楚怡杯”竞赛中包揽4项一等奖。实训环节引入激光焊接机器人、智能产线改造等技术,学生可完成航空零部件从建模到装配的全流程实操,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7%,主要进入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企业从事飞机总装、结构件加工等关键岗位。
未来发展与行业贡献
面对航空装备制造的数智化转型趋势,专业群正推进“职教出海”战略,输出航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构建“企业出题—学院解题—产业验题”协同机制,重点突破密闭空间无人机自主导航、智能飞行控制等“卡脖子”技术,已获得553项专利/知识产权。学校被认定为西安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孵化项目覆盖飞机故障诊断、数字化检测等领域,为国产大飞机产业链输送兼具“精工艺、擅数智”特质的新时代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