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权收购交易中,会计分录的编制需根据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两种情形采取差异化的处理原则。交易对价的支付方式直接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涉及现金支付、非货币资产置换、发行权益工具等多种场景。本文将结合会计准则与实务案例,系统解析收购工厂股权的核心会计处理逻辑。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要求按账面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若收购方以现金支付对价,需按被收购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入账。例如支付银行存款1000万元取得被收购方80%股权,其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时,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960万(1200万×80%)
贷:银行存款 1000万
借/贷:资本公积 40万(差额部分)。若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则需调整留存收益。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交易对价需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假设甲公司以公允价值1500万元的设备收购乙公司70%股权,设备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150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00万
贷:资产处置损益 300万(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此时若合并成本高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计入商誉;若低于则计入当期损益。
交易对价若涉及发行股份,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股份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二是发行费用直接冲减资本公积。例如发行100万股(面值1元/股,市价10元/股)作为支付对价,发行费用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0万
贷:股本 100万
贷:资本公积 900万
借:资本公积 50万
贷:银行存款 50万。
合并报表层面需完成三项核心调整:
- 将子公司资产/负债调整至购买日公允价值
-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
- 抵销母子公司间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
例如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1200万,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00万,抵销分录为:
借:股本等科目 1000万
借:商誉 20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 1200万。
或有对价的处理需遵循分阶段确认原则。若协议约定未来三年业绩达标后追加支付500万元,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300万元入账: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0万
贷:预计负债 300万。
后续实际支付500万元时:
借:预计负债 300万
借:投资收益 200万
贷:银行存款 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