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立于1979年,是广东省最早设立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以智慧海洋为特色,于2022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和省一流专业,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海洋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形成了"厚理论基础、宽技能口径、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国家级奖项,升学率和就业质量均处于省内前列。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定位于培养兼具海洋特色和新工科素养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分为理论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素质目标四个维度,强调在掌握电路分析、信号处理等核心理论基础上,具备解决海洋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海洋遥感技术等特色课程融入培养体系,使学生能胜任海洋环境监测、智能渔业装备研发等新兴领域工作。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专业课程设置呈现"基础+特色"的模块化结构:
- 基础模块: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核心课程
- 海洋特色模块:设置海洋传感网技术、水下通信原理等特色课程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硬件设计等实训项目强化工程能力
教学团队包含7名硕士生导师和2名"南海青年学者",建有广东省智慧海洋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指导学生获专利135项,形成"以研促教"的教学特色。
三、实践平台与创新培养
该专业构建了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 基础实验层:依托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覆盖电路设计、通信原理等基础实验
- 专业实训层:通过16个大学生科技团队开展智能船模开发、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等特色项目
- 产业实践层:与61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包括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机构
创新培养成效显著,近四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93项,在"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表现突出。2022年专业赛事获奖人数达国家级130人次,省级70人次。
四、就业发展与升学前景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就业领域涵盖:
- 海洋智能装备研发(占比32%)
- 通信设备制造(占比28%)
- 物联网系统集成(占比22%)
- 科研院所技术岗(占比18%)
近三年考研升学率稳定在15%以上,50余名学生进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深造。用人单位反馈显示,毕业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和海洋技术应用方面表现突出,岗位胜任力评分达4.7/5.0。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