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语言+文化+教学”为核心,立足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深度融合中华饮食文化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学科交叉与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兼具汉英双语能力、国际传播技能及烹饪技艺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既涵盖语言文学基础,又融入烹饪实训与文化传播模块,形成“强基础、重应用”的育人路径。
课程体系采用“必修+选修”双轨并行机制。必修课程包括现代汉语、英语视听说、汉语国际教育概论等,夯实语言基础与教学理论;选修课程如中西方饮食文化、烹饪基础训练、菜肴制作技术等,强化以饮食为载体的文化传播能力。这种设计打破传统文科边界,将语言教学与烹饪实践结合,例如学生需掌握川菜制作并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在跨文化场景中实现“以食为媒”的传播效果。
实践教学突出产教融合与国际化特色。学生通过实训基地参与视频制作、英语翻译等国际传播项目,并在郫县豆瓣厂、川菜博物馆等场景中实践饮食文化推广。国际化活动如“汉语桥”“余光中诗歌朗诵比赛”搭建中外交流平台,学生需运用双语能力展示中华文化,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博识论坛等深化战略认知,培养服务国家对外交流的使命感。
师资与培养模式采用导师制与校企协同机制。每位学生可自主选择导师,获得个性化学业与职业规划指导,例如教研室主任白丹等教师团队在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领域提供专业支持。合作企业如哈尔滨汉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机会,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衔接。此外,外籍教师STEPHEN ONDAGO等参与授课,进一步强化跨文化教学场景的真实性。
就业前景覆盖教育、文化、商贸等多领域。毕业生可从事国际中文教学、涉外机构事务管理、新闻出版编辑等工作,或在跨国企业担任市场拓展专员。数据显示,同类院校该专业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职业路径涵盖中小学教师、政府机关人员及国际教育企业管理者。例如,部分学生通过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进入海外教育机构,或借助烹饪技能在文化交流项目中担任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