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专业是国内较早将信息技术与金融管理深度融合的特色方向。该专业脱胎于1980年设立的经济信息管理,经过1998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后形成现有体系,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成为校级数智化转型试点专业。其核心特色在于依托学校经济与管理学科优势,构建"信息系统+金融科技"双轮驱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金融信息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开发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课程体系采用"信息技术+金融管理+国际认证"三轨并行架构。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等基础模块,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技术模块,以及嵌入CFA一级考试内容的金融分析课程群。特别设置的全英文授课模块覆盖金融建模、量化分析等前沿领域,采用CFA考试指定原版教材,通过"学位+证书"培养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的有机衔接。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金融科技实训平台,配备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模拟、区块链金融沙盘等数字化教具。
师资配置体现跨界融合特征,24人专业团队中海外背景教师占比66.7%,包含人工智能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CFA持证人等多元学术背景。教学团队采用"双师型"结构,除6名教授、10名副教授外,特聘3名金融科技企业高管担任产业导师,定期开展金融信息系统工作坊。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金奖等17项省部级奖项。
产教融合通过三个维度展开:①与德勤、普华永道共建CFA雇主联盟,提供证券量化分析、金融风控建模等定向实习;②联合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金融知识图谱构建等产研项目;③依托华侨学院国际资源,与新加坡管理大学等建立"3+1+1"本硕连读通道。毕业生35%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金融科技部门,28%任职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岗,19%赴海外攻读金融工程硕士,起薪较传统信息管理专业高26%。
该专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率先探索智能教学系统,通过学习者画像分析动态调整教学方案。2023年引入的金融舆情大数据分析平台,可实时抓取全球85个金融市场的多模态数据,支持学生开展高频交易策略模拟。这种将行业真实场景融入课堂教学的模式,使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发展前沿保持同步,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兼具技术深度与金融洞见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