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国家首批“双高计划”核心专业群之一,自2007年创立以来,始终立足老龄化社会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等创新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康养人才。该专业以“专业催生产业,创业促成职业”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教育生态,其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多项一等奖。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校企协同、数字赋能和育人体系的系统性创新。
产教融合驱动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该专业与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共建的混合所有制老龄产业学院,形成了“1·(3+2)·1”分阶段培养体系:
- 第一学年以校内理论学习为主,企业参与课程设计
- 第二学年实施“3个月项目化学习+2个月在岗实践”的工学交替模式
- 第三学年以准员工身份进入养老机构顶岗实习
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的20余门课程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深度对接。这种“双元身份、双兼互聘”的师资机制,使企业教师年均完成2016课时带教任务,专任教师参与企业运营的实践时长纳入考核体系。
数字化教学资源赋能职业能力提升
专业群与东软教育集团共建的“智慧康养谷”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了覆盖居家、社区、机构三大场景的实训体系:
- 开发老年基础照护、康复照护等5项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2022年中国虚拟现实大赛中获得3项国家级奖项
-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岗位数字画像系统,动态追踪学生技能成长轨迹
- 建设“一平台两中心三场景”实训基地,实现从理论学习到解决真实问题的闭环训练
这种数字化改造使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四维融通,学生可同时获得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等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社会服务与职业素养协同培育
专业群将公益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情境化+体验式”素质养成模式:
- 年均开展450余场公益活动,服务覆盖1.2万人次老年人
- 建立长三角老年照护职业体验中心,承担江苏省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
- 实施“慈善爱老公益行”项目,引入台湾音乐治疗技术开展987场专业照护服务
这种“五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培养机制,使毕业生在养老机构管理岗任职率达35%,涌现出院长级管理者等优秀人才。
通过“三为六融合”育人框架(以价值观为魂、技能为根、可持续发展为体),该专业不仅保持全国高职竞争力排行榜首位,更成为长三角地区养老人才培养的标杆。其在校企协同育人、数字化教学改革、职业精神塑造等方面的探索,为破解养老行业人才短缺提供了可复制的职业教育方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