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暨南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依托百年理工底蕴,构建了"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创新研究"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2010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前10。近五年本科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平均升学率达25%,在重大工程安全评估、智能装备研发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学科架构与师资实力奠定行业标杆。作为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和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专业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全链条培养体系。师资团队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组建了以刘人怀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项。依托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害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国内领先的科研平台。
三维课程体系重构力学教育范式:
- 基础理论层:1800+学时的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夯实学科根基
- 技术融合层:开设计算力学、实验力学、智能传感技术等28门核心课程
- 实践创新层:新增数字孪生建模、复合材料力学、生物力学仿真等前沿模块实践教学包含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中交集团实习基地,形成"课堂-实验室-工程现场"全链路培养。
科研创新实力彰显学科优势。构建四大特色研究方向:
- 重大工程结构安全评估:完成港珠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研发
- 智能装备力学分析:主导高铁转向架疲劳寿命预测项目
-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开发航天器防护结构新型材料
- 生物力学与医疗工程:研发人工关节应力分布模型近五年在《力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6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8项。
就业竞争力图谱印证人才培养成效。2025届毕业生流向呈现:
- 工程设计:40%任职中国建筑研究院、中铁集团技术岗
- 装备制造:30%进入三一重工、格力电器研发部
- 学术深造:25%考取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院校
- 公共安全:5%加盟应急管理部技术管理岗结构工程师岗位最高签约年薪达28万元/年,用人单位评估显示,毕业生计算仿真能力4.8分、工程实践能力4.7分的评分彰显专业特色。
选择暨大工程力学意味着站在"传统力学"与"智能科技"的战略交汇点。这里既有对《弹性力学》的深度研习,也有对数字孪生技术的前沿探索。当同类院校仍侧重理论教学时,暨大已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安全预警"全流程贯通,在重大工程监测、智能装备研发等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对于矢志推动工程创新的学子,这不仅是专业深造的起点,更是参与定义未来工程形态的关键平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