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金融学(融资租赁)专业以培养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行业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整合金融学、经济学与法律实务三大知识模块,构建了独特的教学体系。该专业自2015年开设以来,依托天津作为全国融资租赁产业高地的区位优势,建立起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注重实务操作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双重提升。在国务院将融资租赁列为重点发展行业的政策背景下,其课程设计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学生既能掌握融资租赁交易流程,又能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理解信用评级与风险控制机制,为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培养体系的三维架构
该专业采用“理论+实践+技能”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 理论教学覆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以及融资租赁原理、融资租赁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学生对租赁业务底层逻辑的认知。
- 实践环节通过模拟软件操作企业真实账务系统,例如处理融资租赁业务的典型会计记账:借:固定资产——融资租赁资产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这种实操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资产负债表管理与现金流量分析技能。 - 职业技能培养则嵌入融资租赁英语与国际结算实务课程,联合中国租赁联盟等机构开展双语案例教学,提升跨国业务沟通能力。
行业资源的深度整合
专业建设突出产教融合特色,形成三大合作机制:
- 校外导师制:聘请融资租赁公司高管担任实践导师,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尽调、合同谈判等真实业务流程。例如,某次企业调研中,学生需分析残值风险对租赁物估值的影响,并提出风险对冲方案。
- 订单式培养:与远东租赁、平安租赁等头部企业共建人才储备计划,学生大三即可进入企业轮岗实习,接触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主流业务模式。
- 职业认证衔接:将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与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的知识体系融入选修课,学生毕业时可同步考取助理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
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展现出三大核心能力:
- 行业适配性:课程设置精准匹配融资租赁公司前中后台岗位需求,涵盖项目开发、资产管理、合规审查等职能模块。据统计,2024届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租赁企业的首年就业率达92%。
- 跨界整合能力: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与融资租赁税收筹划等交叉课程,培养学生在船舶租赁、医疗设备租赁等细分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 创新创业潜能:依托创业融资课程开展的商业计划竞赛中,曾有团队设计出基于区块链的租赁资产证券化平台方案,获得天使投资机构的关注。
该专业通过持续迭代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已成为华北地区融资租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毕业生不仅掌握租赁物生命周期管理等硬技能,更具备在“双循环”经济格局下推动产融结合的全局视野,为租赁行业输送了大量兼具专业深度与跨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