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隶属于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是该校文科类重点建设方向之一。该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依托周恩来故里淮安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两大特色方向。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该专业构建了以旅游学概论和管理学原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与上海人才市场、地方文旅部门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其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国际酒店集团及文旅策划机构,2020年专转本招生计划达30人,显示出良好的社会认可度。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设置注重理论实践双线并进。核心课程包括:
- 旅游经济学与旅游政策法规构建行业认知框架
- 导游实务和饭店管理实务强化操作技能
- 旅游英语与跨文化沟通课程突出涉外特色特别设置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块,引入真实景区运营案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从资源评估到营销推广的全流程策划。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周恩来纪念馆等5A级景区的服务优化项目,显著提升职业竞争力。
专业建设凸显三大特色优势:
- 地域文化赋能:依托淮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将运河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融入课程设计
- 双师型师资:35人教师团队中45.7%拥有高级职称,68.6%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兼具学术深度与行业敏感度
- 长三角就业网络: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洲际酒店集团等建立实习就业直通车,近三年毕业生在苏南地区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
对于职业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呈现多元化选择:
- 传统领域:33%进入旅行社从事产品设计与出境领队
- 新兴业态:28%任职OTA平台运营,主导智慧旅游项目开发
- 跨界发展:19%进入文旅地产公司参与旅游综合体规划值得关注的是,其涉外旅游方向毕业生因扎实的英语能力和国际服务标准认知,在高端邮轮、跨境旅游投资领域具有独特优势。2021年专转本培养方案特别增设旅游大数据分析选修模块,精准对接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随着文旅融合国家战略推进,该专业持续优化培养路径。2024年招生将历史类与物理类考生录取比例调整为19:13,既保留人文素养培育传统,又强化数字化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旅游创客空间自主开发文创产品,优秀项目可获得学院设立的10万元创业扶持基金,这种创新机制已孵化出3家年营收超百万的文旅企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