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专业是国家“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和行业特色。该专业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与机电控制领域的前沿技术,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示范性创新实践基地,学生从大一起即可接触3D打印实验室、机器人开放实验室等平台,为后续的科研竞赛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课程体系:基础与前沿并重
专业课程设置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知识框架: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夯实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核心能力;
- 机器人特色模块:设置机器人设计与实践、控制工程基础、人工智能基础等课程,融入压电MEMS器件、柔性传感器等前沿研究方向;
- 实践类课程:通过数控机床操作、C程序设计与实践等环节,强化工程实现能力。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式和探索式,例如在VR智慧教室中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科研实力: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专业科研团队在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 机器人技术团队研发的水下船体表面攀爬机器人、扑翼飞行机器人应用于国防与工业检测领域;
- 智能医疗机器人系列成果(如血细胞形态检验机器人)在首都三甲医院推广,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的智能轮椅项目;
- 高铁领域与中国中车合作,研究成果应用于复兴号齿轮箱润滑系统。师资方面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团队主持完成广域水流域自动测量与控制系统等国家级项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创新实践:以赛促学激发潜能
专业通过“竞赛-实验室-企业”联动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 高水平赛事:组织学生参与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其中钱币分类包装计数一体机曾获全国一等奖;
- 开放实验室机制:学生可自主使用微型CNC实验室、MEMS实验室等设备,完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实践;
- 校企协同:与北京精雕科技、北汽福田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开展数控机床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真实项目训练。
国际视野:多元化的合作路径
专业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建立合作:
- 联合培养项目:采取“1+2+1”“2+2”等模式,学生可获中英双学位;
- 外培计划:每年选拔优秀生赴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院校交流,课程覆盖机械动力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方向;
- 国际科研合作:参与压电驱动式微型机器鱼、石墨烯柔性传感器等跨国课题研究,拓展学术视野。
就业前景:对接高端制造产业链
近三年专业就业率超98%,深造率约1/3,其中保研比例超10%,去向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院校。就业方向覆盖:
- 高端装备制造:毕业生进入中国中车、航天科工等企业,从事高铁、大飞机等核心部件研发;
- 智能机器人领域:在比亚迪、京东方光电等企业主导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 医疗与新能源行业:参与智能医疗设备(如细胞形态检测仪)和新能源电池生产线的技术开发。部分校友已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或跨国企业技术总监,印证了专业培养的行业适配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