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自2017年招生以来,依托学校深厚的航空学科背景,形成了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该专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支撑,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通过与国家级科研平台深度联动,专业聚焦国防军工与区域经济需求,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其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长期稳定在30%-40%区间,为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一、学科平台与师资力量支撑发展
专业所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博士点,形成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架构。师资团队由8名教授领衔,其中包含国家级人才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以及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次。教师团队在科研领域成果显著,累计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00余项,近三年科研经费突破5000万元。
二、产学研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依托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等6大科研平台,配备价值超60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与仿真软件,覆盖复合材料制备、增材制造、性能测试全流程。教学体系注重产教协同,与沈飞集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20余家单位建立联合攻关团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新能源飞机、高铁等军民领域。学生通过参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航空材料性能优化等实战项目,掌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核心工艺技术。
三、就业导向与升学路径清晰
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轨道交通三大领域,从事材料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代表性雇主包括中航工业沈飞、中国航发黎明等头部企业。升学方面,约40%学生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深造,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点继续攻读学位。课程设置强化数理基础与工程实践,核心课程包括:
- 材料复合原理——解析界面结合机制与增强体分布规律
- 复合材料工艺设备——掌握模压成型、缠绕成型等关键技术
- 航空轻量化材料设计——聚焦碳/碳复合材料在飞行器中的应用
四、行业趋势与专业竞争力
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量产与低空经济崛起,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复合材料需求激增。该专业凭借在炭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等方向的研究积累,持续为国产飞机减重增效提供技术支持。对比辽宁省内开设同专业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营口理工学院,沈航在航空特色平台、军工项目参与度、硕博培养体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学生可通过辽宁省材料分析测试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完成从材料合成到失效分析的全流程训练,这种“理论-实验-工程”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使其在就业市场中保持较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