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兼具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依托学校作为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的工科优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注重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践导向,通过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培养平台。下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科平台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培养目标聚焦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理论知识,能在产品设计、开发应用、运行管理等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中强调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毕业生可在装备制造、机电产品开发、技术维护等国民经济核心领域就业。根据机电工程学院数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超过90%,部分学生进入智能制造、汽车工程等行业龙头企业。
二、课程体系突出工科交叉与核心技能
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工程制图A、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等,夯实机械设计与材料应用基础。
- 专业核心模块:涵盖机械原理、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等课程,强化自动化控制与制造技术融合。
- 实践应用模块: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三、学科平台支撑科研与产业对接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辽宁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价值25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如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实验室(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平台。此外,学院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开展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四、专业优势与行业认可度
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在多个维度形成特色:
- 教学模式: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推行“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开放实验室”等实践机制。
- 师资力量:拥有教授1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教师团队在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学术组织担任核心职务。
- 行业衔接:2025届毕业生双选会数据显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受到装备制造、机器人领域企业高度关注。
五、未来发展与行业趋势适配性
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推进,专业在课程中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车辆等微专业方向,并依托电子信息类别控制工程领域硕士点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学院近年获批智能产品设计、智能制造工程等新专业,形成以机械与自动化专业群为核心的创新发展生态。
该专业通过“素质铸就成功,创新引领未来”的培养理念,持续输出适应现代制造业变革的工程技术人才。对于有志于在机械自动化领域深耕的学生而言,其课程结构、实践资源与行业对接能力均展现出显著竞争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