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学校财经学科优势,结合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该专业自2007年招生以来,以“数字+文学”创新培养为核心,注重传统文学素养与现代技术应用的融合,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体系涵盖文学经典与数字化实践,同时通过跨学科合作与社会资源整合,探索出一条服务区域发展、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广度的育人路径。
培养模式:新文科创新班与数字化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22年获批新文科人才培养创新班项目,突出“数字文学”特色,将传统文学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例如,课程设置中融入数字人文理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影视制作,学生需掌握文学文本的数字化处理与创意表达。这种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还通过美育工作坊、文化创意体验坊等实践平台,提升其在文化传播、数字内容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技能。此外,学院与教育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合作,推动学生在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传播等方向的发展。
课程体系:传统与现代的交叉融合
专业课程以中国语言文学主干学科为基础,涵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外文学史等核心内容,同时引入数字人文创新思维与方法、创意写作等前沿课程。具体来看: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夯实学生的学术根基;
- 技术应用课程:如多媒体技术、数字影视欣赏与制作,培养数字化内容创作能力;
- 跨学科拓展课程:结合经济学背景设置经济文秘方向,开设秘书学、传播学等课程,增强就业竞争力;
- 实践模块:通过绘本剧创作、古典诗词吟唱等第二课堂活动,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目标。
就业前景: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该专业就业方向多元,覆盖党政机关、教育机构、文化传媒及数字创意产业等领域。数据显示,其毕业生因兼具文学素养与数字化技能,就业率保持高位,部分方向如经济文秘、国际中文教育的岗位需求持续增长。例如,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学生多次在“汉语桥”比赛中获奖,并向海外孔子学院输送志愿者;数字文学方向毕业生可从事新媒体运营、文化项目策划等新兴职业。学院还通过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资源。
专业特色:服务区域发展的使命驱动
作为新疆地区重点建设的文科专业,汉语言文学紧扣“文化润疆”与“一带一路”战略,强调中华文化传播与多语言能力培养。例如,课程中设置法律与翻译、跨文化交际等模块,为边疆治理与国际交流输送人才。此外,依托中亚经贸研究与汉语人才培养基地,专业注重俄语与维吾尔语的双语教学,助力学生在跨境文化交流、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这种定位使专业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承担了促进区域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