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西省首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实践,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拔尖基地班)在2024年首次通过高考直招30人,标志着该校经济学教育改革迈入新阶段。该项目以培养具有国内一流经济学研究者潜质的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小班化精英培养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起贯通本科至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其最高70%的推免深造率与国际化培养路径,为有志于学术道路的学子提供了独特发展平台。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围绕四个维度构建人才画像:一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家国情怀的价值观塑造,通过井冈山精神与校训文化浸润,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学术担当;二是打造复合型知识体系,既包含中级微观经济学、数字经济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又涵盖数学分析、大数据分析等数理工具训练;三是注重批判性思维与非共识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经济调查实践和自主科研选题;四是培养国际学术对话能力,通过双语授课、海外名校推荐及香港实习基地等资源拓展全球视野。
培养模式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层面:
- 科研浸润机制:推行"三早计划"(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践),建立读书会、学术交流会、内部刊物等科研孵化载体
- 双轨导师制:配备学业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组建跨校学术导师团开展个性化指导,国家级人才占比超40%的师资团队直接参与科研训练
- 弹性课程体系:允许跨选研究生课程,定制包含动态优化、随机过程等高级数学模块的专属培养方案
专业课程设置凸显数理经济特色,构建"经济学+数学+数字技术"交叉融合的知识图谱。核心课程矩阵包括:
- 理论基石:高级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研究前沿导论
- 方法工具:计量经济学、高等代数、实变函数
- 数字能力: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数字经济理论与实务
- 科研实训: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项目申报指导
学术支持体系通过三重机制保障培养质量:其一,建立动态进出制度,根据学业表现实施阶段性筛选;其二,搭建院企协同平台,依托中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开展实证研究;其三,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学生开展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数据显示,经济学院教师已承担近200项国家级课题,为拔尖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充足机会。
在升学就业导向上,该项目明确以国内外一流高校深造为主渠道。除高比例推免机会外,通过雅思/托福专项辅导、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等举措,近三年已有大批毕业生进入QS前100高校攻读经济学硕士。对于选择直接就业者,培养方案中嵌入的行业分析报告撰写、政策仿真模拟等实务训练,使其在金融机构、智库机构等领域展现独特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