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日语专业以"语言+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分设国际贸易和翻译两大方向。该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依托中山市110多家日资企业的区位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与国际化办学路径,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自2007年设立以来,已培养超1000名毕业生,形成了数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力培养双轮驱动的办学模式。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维度解析其特色。
在培养目标层面,两个方向均强调语言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协同发展。国际贸易方向侧重培养具备商贸实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掌握外贸函电、单证实务等专业技能,能胜任国际营销、跨境贸易等工作。翻译方向则聚焦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中日文化对比、日本文学等课程,培养会议口译、商务笔译等专业人才。两个方向均设置双外语培养体系,学生需同步提升英语能力以适应国际化需求。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实践-创新"的递进式架构。基础阶段以综合日语、日语视听等夯实语言根基,高阶课程则分化出方向特色模块:
- 国际贸易方向核心课包括商贸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概论,配套企业见习、外贸实习等实践环节
- 翻译方向设置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口译等专业课程,结合日本企业文化研究提升文化适应力所有学生需完成四年不间断实践,包括暑期赴日带薪实习、企业课题研究等,部分优秀生可通过2+2/3+1项目获取中日双学位。
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实施三大创新:
- 数字化教学改革:采用慕课、微课等混合式教学,《基础日语》等4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开发"学校の怪谈"等全国获奖微课资源
- 动态评估体系:加大课堂表现、课外实践的考核权重,推行企业导师参与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 交叉教学平台:建立综合日语与周边课程的联动机制,如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与商务谈判实训结合,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校企合作与国际化培养构成就业保障双引擎。学院与日本大阪国际大学等8所高校建立学分互认,国际班学生可获中外双学位。本地日资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如武藏精密、路易酒店等合作单位提供订单式培养通道,近年毕业生在涉外管理、外资银行等领域的就业率达92%。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学科竞赛成果显著,学生近年斩获人民中国杯翻译大赛二等奖、外研社国才杯银奖等20余项国家级奖项。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