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具有百年航运教育底蕴的高校,上海海事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该专业以海洋材料为核心方向,聚焦船舶制造、深海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培养兼具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托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和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专业在极地船舶材料、舰船功能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2023年更被列为学校重点发展学科。
一、学科定位与培养方向
该专业立足“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涂料”两大方向,构建了覆盖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材料的完整课程体系。其培养方案突出“海洋+材料”交叉特色,学生需掌握材料成分分析、制备工艺、性能检测等核心技术,同时熟悉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的特殊应用场景。例如,导电体与集成电路课程结合船舶电子设备需求,新能源材料课程融入海洋能源开发案例,形成差异化的知识架构。
二、教学资源与科研实力
专业拥有价值3000余万元的先进实验设备,包括:
- 高分辨透射电镜(可观测纳米级材料结构)
- 场发射扫描电镜(用于表面形貌分析)
- 核磁共振波谱仪(研究材料分子特性)
- 多功能烧结炉(材料成型关键设备)
科研团队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领衔,9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三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在SCI期刊发表论文57篇,获上海自然科学奖、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等多项荣誉。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建立的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术视野。
三、实践应用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船舶制造、新能源、半导体芯片三大领域,签约单位包括:
- 振华重工集团(港口机械全球领军企业)
-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核级材料研发)
- 华力微电子(半导体材料应用)
- 沪东中华造船厂(LNG船用特种钢材)
近十年就业签约率稳居全校前列,2015年更达到全校最高水平。校友反馈显示,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等课程直接提升岗位胜任力,而校企共建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如上海核电设备公司)则为学生提供真实工程场景的实训机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